close

圖為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加強訓練 資料圖
  中新網7月25日電 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來自海內外的120多位知名專家24日齊聚北京出席一項甲午戰爭120周年研討會,反思當時中國在甲午戰爭慘敗原因,揭露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總結今天中國要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必須吸取的教訓。專家表示,中日關係已達建交以來最緊張時刻,日欲改善關係,須先正視歷史。也有專家倡議,應強化海權意識,建設強大的中國海軍。
  香港《文彙報》25日文章援引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武寅觀點說,甲午戰爭是日本國策的負面開端。甲午戰爭的實際效果如何,對日本以後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或者說是示範效應。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沉迷在歷史的夢境中未能清醒。
  常存戰備 立不敗之地
  對於中日關係發展,武警部隊原司令員巴忠倓直言,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別人主動改變他的做法,我們只有居安思危,不斷自強,才能將戰爭的噩夢永遠打破。
  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糜振玉中將認為,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的統治集團和廣大民眾對海洋在國家建設和安全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海洋意識和海權觀念的薄弱。“應建立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權觀,建設強大的海軍。”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副所長以及海軍大校楊曉丹亦表示,要深刻借鑒甲午海戰失敗的教訓,充分認識海軍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面對嚴峻複雜的海上安全形勢,我們決不能重蹈歷史覆轍。
  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王泰平表示,重溫甲午戰爭史具有現實意義。120年後的今天,日本東山再起,把中國視為假想敵,要牽制和阻止中華民族的復興。“安倍上臺以後,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舉措,不斷地加強在東海的軍事部署,把軍事矛頭指向中國。”
  文章稱,對於中日關係的未來,與會專家均表示,中日關係不能永遠僵持下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是一衣帶水的亞洲大國。亞洲要振興,亞洲人民要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福祉,日本和中國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專家呼籲:日本須補歷史必修課
  香港《大公報》25日文章表示,甲午戰爭不僅令中日命運從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也延續到了今天。反思歷史教訓,審視甲午戰爭對當今中國有警示意義。專家表示,日本只要一天不上歷史的必修課,就一天找不到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甲午戰爭是中日關係史上的轉折點,也是日本對華觀轉變的拐點。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表示,甲午戰爭以來的中日兩國國家的歷史,戰爭多於和平,緊張多於友好,要創造和平多於戰爭,友好多於緊張的局面,中日兩國人民都要經常回顧歷史教訓,牢記歷史教訓。
  他指出,中日兩國需要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必須遵守一個前提,即正視歷史。如不正視歷史教訓,中日關係很難得到改善。“不尊重歷史的國家和民族一定會遭到歷史的報複。”
  甲午戰後 日竊占釣島
  《大公報》另一篇文章分析,甲午戰爭影響至今的一個表現就是釣魚島問題。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甲午戰前日本政府通過秘密調查已十分清楚釣魚島是中國命名的島嶼,因此只好等到甲午戰爭勝局已定之後才秘密竊占。
  劉江永指出,日本聲稱甲午戰爭爆發十年前即1884年,有日本人發現並登島開發,很多日本人也信以為真,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根據證明這是事實”,劉江永稱,古賀辰四郎是在1895年6月提出的申請,只能說這是日本人在其殖民主義期間的開拓行為。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占領中國任何領土,包括在釣魚島的權力應全部歸零作廢。
  劉江永解釋,早在1885年,日本第一次占領了清朝的藩屬國琉球,隨後開始進行新的擴張。當時沖繩縣縣令被密令前往調查釣魚島,日本擔心占領後可能引起清政府的反應,便暫緩行動,開始作對華戰爭準備。
  1894年3月,日本國家出版的地圖當中並沒有釣魚島。而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勝局基本已定的情況下,秘密決定把釣魚島劃歸沖繩“管轄”。《馬關條約》簽署之後,新版的日本地圖也未納入,而是在地圖旁邊寫了一行字稱,琉球地帶是和“支那”臺灣相接的地域,地圖上所畫的邊界線是一個弧形,完全是把釣魚島及“尖閣列島”排除在外。
  甲午戰爭 中國敗在何處?
  《文彙報》文章分析,120年前的今天,甲午戰爭在豐島海面爆發,被稱為“亞洲第一”的中國北洋水師於7個月內全軍覆沒。這場慘敗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留給後人不斷窮究的歷史迷思。特別是今年以來,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的各類活動如火如荼,其規模、層次、頻率、熱度,明顯超過以往,國人追問最多的問題就是:中國到底敗在何處?
  答案當然不是唯一的。作戰謀劃的失誤、海權意識的淡薄、清廷的腐敗……的確,在西方列強的炮艦威脅下,中國和日本在十九世紀中後期各自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誠如專家分析,日本的“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上全面學習西方,而清朝的“洋務運動”在“中體西用”的口號下,只引進西方的“器物”,卻拒絕制度乃至國民性的深刻革命。“一個從內心革新變化,一個則止於外形”,甲午戰爭恰恰是這兩種變革成敗的檢驗場。
  文化而非政治決定社會成敗
  日本“明治維新之父”福澤諭吉說過,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改變三個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其中,“人心的改變” 最為關鍵。梁啟超指出,“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故我國民一盤散沙,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原標題:港媒:反思甲午戰敗強化海權意識 日須補歷史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ntitawleqe 的頭像
    bntitawleqe

    火雞

    bntitawleq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